摘要: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为喜迎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在战胜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新形势下,隆重推出“翰墨颂党恩•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来自百名书画行业先锋人物的故事《百位艺术名家献礼建党100周年》荟萃系列报道,用实际行动向党百年华诞献礼。
杨德孝,笔名杨烜,号古灵轩主人,祖籍兰州1947年9月生于陇西。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专业,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书法院院士、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华夏传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复兴之基课题研究组织委员会书画艺术学术带头人、书画艺术导师、终身高级顾问,书法艺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国画院原副院长,天水市武术协会原副主席。幼蒙家教,颇好笔翰,习武礼佛,宗法先秦汉魏之摩崖石刻、碑刻及馆阁诸体,尤以《石门颂》、《石门铭》书风见长,多年来为著名宝刹寺庙题写牌匾,书风崇尚古意、追求拙朴率真,回归自然之意境。
笔墨尚古 书格气厚
——记著名书法家杨德孝先生
书法有映像,心气醇厚者的创作结果与心显浅肤者的创作结果截然不同!观书既可识人。看当代著名书法家杨德孝的书法作品,可知先生文化博涉,修养深厚,一支大笔可以提得起放得下,既有壮夫之浩莽,也有学士之儒雅,是书如其人,心泊翰墨的大手笔。
先生诸书皆成,各得精彩,尤其以一手笔力劲道,书势气厚的隶书闻名遐迩!行草作品则写得刚柔相济,极见精气神!当代书坛的隶书创作,因为取法单一,形神不佳,近乎到了被边缘化的境地!杨先生深知隶书承前启后,是书法史上的重要一环,如果隶书不兴,书法文化的复兴就会遇到瓶颈。所以杨先生精益求精修行隶书,一是缘成于书法的才华,二是志愿于传承书法文化龙脉,为书法文化的复兴打开隶书不兴的通道!
他的隶书以得形得神最难的石门颂、石门铭为法本,师摩崖之浑然,写翰墨之浩莽,可以写得举重若轻,遂心应手。他的隶书以万钧之力,写出力透纸背的浑然,这一层面是对秦风劲厚的参意,又用磅礴的笔势写出隶书的浑然气象,这一层面正是对汉碑气厚的完美表现。溯远师秦风,索近法汉韵,秦汉一体,写透的正是中华笔墨精神的源本!由是,他的书法在起笔落笔之际,可以笔墨畅志,痛快淋漓!写出了隶中之草的原本属性,执笔如作凿,火石电光,把笔墨置于险地而作飞舞,大气扑茂,自有书法的意外之趣,审美冲击力扑面盈心,令人观而惊叹:汉隶之渊妙,复作大成,代不绝人!
先生写草书,以章草为法,一气呵成,形断意连。绝无粗头乱服的江湖气,必见精益求精的法度功,完全没有草书不入格,神仙难认得的低质,尽是笔笔有法源,字字琢根本的正宗品质。所以他的草书首先确立了非常严谨的法度体系,在法度体系里作自如的表达,就可以写得伸缩得体,不激不厉。
其草书创作,用力写书法,亦用气写书法,力是形态悦目的支持,令其草书骨力雄劲,不显疲糜。气是神态触心的支持,令其草书飞仪丰神,如虬龙蜿蜒,亦如鸾凤徘徊。笔未到气已吞,笔已离气不息,通过八面出锋的琢磨不定,极致表现飘风骤雨惊竦竦,落花飞雪何茫茫的笔墨印象,正是速度与力度调节精湛的笔墨上品!
笔墨尚古,书格气厚。杨先生写书法,师古法取正道的意识强,琢磨碑帖的功夫再向前师,对金石之质也作了精确的觉悟,笔墨写大篆,参意书法源起之时的朴茂与趣意,写得饱满圆厚,生动可观。笔墨取法遍及书史,融会贯通功立峰巅!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20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