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壮志凌云
金榜题名,心潮涌、万千澎湃。回首处,椿萱寄语,声声豪迈。鲤跃龙门酬夙志,珠生沧海承期待。念寒门、十载苦寒窗,情难怠。
鸿鹄志,凌霄外。青云路,从头迈。愿扶摇直上,勇征关塞。磨杵成针凭毅力,蟾宫折桂非天外。待归来、筑梦报人民,千秋在。
满江红·贺金榜题名学子(二)
词/壮志凌云
金榜题名,倚栏处、心潮逐浪。抬望眼,椿萱嘱语,耳边回响。鲤跃龙门酬夙愿,珠生沧海承嘉望。忆经年、灯火伴孤毡,情深旷。
凌霄志,云天放。青云路,今朝往。驾长风万里,勇驰关嶂。铁杵磨针彰韧骨,蟾宫折桂舒眉状。待归时,一阙九州春,千秋唱。
七律·勉学子赴考
文/壮志凌云
小窗书剑几经霜,今日征帆向昊苍。
文中墨浪凝浩气,笔端星斗焕锋芒。
且凭逸韵凌霄汉,不负师恩入锦章。
来日驾风同展翅,骥程宏大筑荣光。
乙已年五月十二晨
七律·读书(寄语高考)
壮志凌云
缃帙涵天万象赊,暗窗照夜探津涯。
溯源尽览千年史,探物深参几缕霞。
腹有诗书澄俗虑,胸藏丘壑远浮华。
短檠白首终无悔,岂负平生振国家。
乙巳年五月十一日
诉衷情令•致高考学子
词/壮志凌云
三更灯火五更晨。十载逐青云。
墨痕漫染书卷,笔底渡迷津。
今一试,破重门。展经纶。
人生万里,此程风雨,终化轻尘。
乙已年五月十三日黎明
七律·赞扁担女孩
文/壮志凌云
挥袂辞师意最淳,返乡负笈未逡巡。
薄躯载月担山重,清影凌风望眼新。
挑破寒宵追晓日,磨平素手转鸿钧。
莫言骨似青筇瘦,担却沧溟超出伦。
乙已年五月二十一观女孩高考完挑担回家图有感
七律·致高考落榜者
文/壮志凌云
题记:高考成绩公布,登第者欢呼雀跃,落榜者黯然神伤。然人生之路万千,一次成败岂能定终身?古有高蟾下第赋诗明志,今亦当以豁达之心,笑对风雨。谨以此诗,寄与诸君共勉。
瑾瑜何畏墨痕侵,几度芸窗守素心。
青汉纵多攀桂路,棘闱原是泛沤沉。
襟怀自抱澄如练,鹄志长翔远绝岑。
纵使玉壶承皓月,许些风雨亦成吟。
杨金高(省作协作家、市评论家)点评:
这首诗以细腻笔触与雄浑意象,为高考失意者注入精神力量。首联以“瑾瑜”自比,喻指如美玉般珍贵的自我不会被一时失利的“墨痕”玷污,“守素心”点明坚守本心的重要性;颔联“青汉攀桂”象征世俗功名之路,而“棘闱泛沤”则将考场得失比作转瞬即逝的泡沫,消解挫折的沉重感。颈联“澄如练”“远绝岑”,以高洁澄澈的物象与志向的高远,凸显不因失败而动摇的信念。尾联“玉壶承皓月”呼应首联“瑾瑜”,再次强调内心的纯净与坚守,“许些风雨亦成吟”以豁达之态,将人生坎坷化作诗意的吟唱,传递出“一时失意不足惧,坚守自我终有成”的积极态度,兼具古典韵味与现实激励意义 。
沁园春·寄名落孙山者
序
唐高蟾下第时,赋诗以夭桃云杏衬显贵,自比秋江芙蓉,不怨东风,其旷达若此,终遇伯乐。今科场亦如诗境,一时得失何碍?自有清芬,待时而鸣。故赋之。
词
十载磨圭,三秋试剑,墨染青萍。
怅琼林宴暖,夭桃竞艳;
天门榜耀,红杏摇旌。
休叹春遥,莫言路杳,
且看寒江立晚汀。
芙蓉净,任惊涛拍岸,不怨沧溟。
从来璞玉难评。
信匣内、龙泉夜有声。
待抟风鹏举,芥藏泰岳;
泛星槎浪,破尽沧瀛。
雪压松筠,霜凝剑锷,
何惧寒宵暂晦冥?
君须记,待扶摇九万,直上青冥!
注:
本词将"落第"升华为"大器晚成"的必经之路。以芙蓉不争春芳自喻,强调失意者的价值在于如"雪底松筠"般坚韧,似"匣中龙剑"般待发。这种将挫折诗意化的表达,既传承古典诗词"怨而不怒"的传统,又赋予现代励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