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精英》之无锡——陈培刚

来源:搜狐    作者:祁成志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17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陈培刚:创作手记

古韵新风

现代刻字艺术在新时代应运而生,至今已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在艺术上已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现代刻字艺术。并形成了具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审美倾向的现代刻字艺术。

在第十二届国展 的投稿作品,我选择了“刻字”,有幸入展了,我的作品创 作,着重在四方面:

一、作品的文学内容,我选择了宋代苏轼的诗《新城道中》。此诗是苏轼诗作代表之一,此诗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眷恋,此诗是我最喜爱的古诗词之一,由此,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灵感生发,蘸墨挥毫,连出数遍,确保了我当前的最高水准,保证了出稿的质量。

二、擅长的书体,多年来,一直从事书法艺术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其中我最擅长的书体是古文字,此次作品我就以“金文”进行创作,这就是遵循扬长避短的优选原则。所以出稿创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水准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保证了刻字素材的质量。

三、有据的用字,以古文字创作,就涉及到文字书写的准确性,如果书写不严谨,遇到古文字没有的字进行杜撰,想当然的拼凑,不从古文字出发,就会出现不和“六法”,错字,别字和不知所以然的字频出的现象,展览评审是无情的,这无疑就成为了硬伤,作品被刷掉是唯一的去处,所以我在创作中,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做到了字字用心推敲,出处有据,通假有理,保证了每一个字的准确性,也就保证了评审文字审读的一大关。

四、古韵新风,现代刻字创作,一直以来是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审美倾向为主,为了引导、推动现代刻字艺术的形式风格多样性,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近几年来一直倡导“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介入,形成“现代、后现代、新古典”的丰富多彩的发展方向和局面。

此次创作,我放弃了擅长的“现代风格”,以“新古典主义”进行创作。作品中注重书法的水准和品位,加强对现代构成的研究。由于色彩是我的薄弱环节,又引进了色彩构成的习补,努力使作品达到形式完整,既有古典元素,又有现代之美。

这些就是我此次展览创作所着重做的几个方面,也算是我的点滴体会吧!

陈培刚,高级经济师、工程师,江苏省书协会员,宜兴市书协官林镇分会会长。清华美院陶刻高研班结业,书法家园全国篆书班刻字班等培训学习,中国书协培训结业,作品在:

全国第七届楹联入展;

江苏省第五届刻字展特邀作者;

《当代书坛名家手卷系列丛书》顾问;

全国第十一届刻字入围;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作品选刊

来源公众号:无锡市文联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