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源于《道德经》第二章,但其三十九章补充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回顾佛教经典《心经》中也有类似的意思表达,“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些古代经典内容曾经难住无数求学向道者,如今随着当代科学的解密,色与空、有与无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能量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与能量是互为交换的,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犹如冰雪与水气的关系,能量在低速低温低压环境下凝聚为物质,物质在高速高温高压下又化为无形之能量,故而有无相生。
若站在量子力学的前沿角度,宇宙中是没有物质存在的,大到日月星辰小至虫草鸟兽不过是宇宙正负能量的短暂组合与互动。宇宙能量古人称之谓大极混沌元气,能量之正负中国古人称之谓阴阳,宇宙能量发表变化所表现出的五种状态,我们称之谓五行。如果将一亿万年压缩为一秒,寰宇之内日月星辰的所有变化犹如云聚云散一样简单迅速无痕,一个巨大星系从形成到消亡要经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年,但在宇宙三维时空的广袤无垠中犹如雷电瞬间之生灭,其实不仅是日月星球从有到无,包星球上的一切土木山石鸟兽生灭无不如是。
从宇宙能量这层意义上讲大千世界皆从“空”中临时组合着向物质走来,又随能量耗尽物质复向“空”中归去,能量与物质,有与无,色与空,来与去,得与失,悲与喜,缘聚与缘散,相逢与别离,只是宇宙能量在太“空”之中的一种缘聚缘散现象,而非永恒之实相,《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人生之苦在于我们对缘来缘去物质现象的留恋与执着。什么是缘份?若用尘世境界阐释,缘就是成就“份”的一切条件,份就是条件合和时的“缘”起妙有,缘份就是条件成熟后的昔情昔义再现。
我们理解如此境界后,若再读静心修读《仁王护国经》犹如透缸观鱼般清丽似画,该经第二品曰:法性空故,一切皆空,是诸法等,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诸有为法,悉皆空故。以智慧之光,照见诸法,一切悉空。我们若首次研读以上经语,犹如云里雾里镜水看月花,若透过量子科学的成果研读经典,则万象朗朗晶莹透明。
其实以上经语,虽出自道教佛教之经典,但皆在讲自然界之本性!佛教与中国古老的无极太极阴阳之道亦不谋而合。中国古老的道教将佛教之空类比作“无”讲,而太极及中医又将“空”类比作人们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气”来讲,太极混浑之气就是宇宙原始的发动力即宇宙能量。人若能悟达万象之空性,即使没有八戒律条也算大悟。
是故,用心悟世界也许比哲学思维及科学试验来的更直接更接近宇宙现实。 我们永远不要把肉眼观察不到的宇宙能量的多维时空观当作迷信的世界,否定或诽谤量子科学原理就永远失去一世与道缘法缘佛缘牵手的机会。
我们永远不要把人类认识不了的东西,去盲目打上迷信的标签!也许正是带着这点迷惑我们才与智者结缘超然于三维时空的境界之外。人类祖先们用几千年的参悟及身体力行给我们后人指出了几条路略带沧桑悲壮“人间正道”,几人通行?
大多数人只有自己走头无路时,才临时烧高香急来抱佛脚,无奈走向寺庙中庄严肃穆的祖圣遗像。其实老子、孔子、佛祖、孟子、庄子等等圣贤所言道理早已存在了几千年,只是人们被欲望所惑而对人道视而不见,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
有无相生及缘起性空是宇宙大道人间真理!无论宇宙还是人生,概不突此!易道是天下大道的运动规律的符号概纳,只是借用《易经》之卦象予以体现万象变化的规律之旅。
大易治国,中易齐家,小易修身。易理之道,无所不包。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其根在易,其茎承在三皇五帝,其花香在诸子百家,其果实在万年子孙之实践享用!易与医同源,易与道同源,易与佛又何不是同源呢?故而《金刚经》曰:凡一切法,皆是佛法!
宇宙万物缘起则生,缘尽则灭而本性则空。虽然古代先圣哲贤用了大量不同的名字来表达宇宙的这一状态,表达宇宙时空的名字包括虚无道性以及实相佛性等等,而这些宇宙时空概念其实都想说明一个义理即宇宙本体之空性,宇宙能量是无形无色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它布满宇宙无数维度的时空,如佛教所言:真空妙有,缘起性空。如道德经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佛教的“缘起性空”与道教的“有无相生”以及儒家思想中的“阴阳太极”之理大同小义!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短视!生死无知如虫兽族般为缘而生,为食而忙,为情而活,为欲而亡。冥冥天道不在古者经典之中,也不在圣贤训诫之中,自存天地循环往复之中。大道至简,缘知心花静放,青春如梦,惘然水月独明,有与无,色与空,阴与阳,物质与能量,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宇宙道理过于简单,简单到我们再也不敢相信这就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