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增强:农旅项目如何构建田园社区社会生态,实现共融共生?

来源:搜狐    作者:朱拯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1-08    

  单增强:农旅项目如何构建田园社区社会生态,实现共融共生?

  开发农旅项目,人是形成自我造血功能的根本驱动力。

  而农旅项目的田园社区又是能记得住乡愁、具有现代生活品质,体现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的新社区。

  想要成功打造农旅项目,就需要重视田园社群运营,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关系。

  那么,农旅项目的田园社区有哪些主体,他们有什么需求,又如何重建关系呢?跟着单增强一起来了解下吧!

  01

  主体需求

  农旅项目的田园社区属于产业配套居住的部分,主要有原居民、返乡人群、新移民、创客、旅居人群等五大主体,其主要需求如下:

  原住民解决就业和增收问题,成为产业工人和项目服务人员;用人才观念培育新农民,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返乡人群主要是以当地乡贤为主,在外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地位名望等,一是想要回归家乡,安度晚年;二是想要回报建设家乡。

  新移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精英人士、城市文青等,作为其生活第二居所;二是城市养生养老的退休人群,以乡村养老作为首选地。

  创客人群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致力于创意农业、农业服务、乡村旅游等领域的创客人群;二是依托田园生态环境、低成本等优势,作为创新创业新平台。现有政策,明确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

  旅居人群依托农业观光、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田园度假等资源和功能项目,吸引城市消费人群回归田园生活,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一方面满足其对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其向往田园梦、放松身心的需求。

  02

  共融共生

  人尽其才

  积极引导和鼓励外来的新移民、创客人群、旅居人群等群体发挥自身优势和价值,为农旅项目、在地原住民提供生意上、见识上、思想上、管理上等多方面的资源,帮助在地村民拓宽更多的增收途径。

  而外来群体其实最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需要的是乡村原始的生活方式、是没有城市众多套路的淳朴交情、是有人情味和有温度的田园社区。而这些都是乡村原住民所拥有的,这就需要原住民释放和传达给外来群体。

  通过互相有所需,互相支撑,打造充满友善和人文关怀的财富、知识与价值共同体,形成情感和利益上的联结,共同促进和维护“家园”的建设与发展。

  打破界限

  很多农旅项目将田园社区、农业产业区域和在地村民安置区等界限划分得很明显,甚至是令很多外来群体只局限于自己的田园小院子里,有明显的隔墙。一方面不利于外来群体享用田园空间,另一方面也阻断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在开发农旅项目时要打破空间物理界限,打造能形成各群体大融合的空间。

  总之单增强认为,各类主体才是农旅项目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只有重塑了社区社会生态关系,实现共融共生,才能让大家伙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让项目发展得更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