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春山一路鸟空啼

来源:本网    作者:三木秉凤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3-19    

我自风行下云低,独赏春花烂漫时,南陵暮谷芳菲处,空闻白鹭鸣玉枝。

泉城济南,当下又是初春,而城南佛山虽无黄庐之美,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烟火云深,秀而俱全,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受。有时丹台上,斑斑落彩虹,流水传君意,清音入林空。在山野草莽中漫步思索,亦当为天下文人一大快事,不管朝霞映红的曦露,还是夕晖余景的风光,都一样美丽动人摄魄着迷。偌大的山林幽径中,我自缓缓前行,偶尔也喜李白般,花间一壶酒,斟酌无人分,举杯残月对,暗香漫龙身,峰峦起伏跌宕,山风过草凄凄,这就是高处胜寒孤独凄美。人在巅峰,上天无路,下坡即凡,这也是“路漫漫其修远”不知何以去求索的徘徊不定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伤?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也许人们熙来攘往却少人反问?此路由何而来,我又宿落何处?《易经》系辞传曰:百姓日用不知。每天行走在天地之中,习惯用中庸之道,只是日用久矣习成自然,不再识别其中奥妙罢了。万化一朝悟,不染尘埃心,此喻如行路,两畔壑比邻,我们必定选择走在大道中间!喻如购衣,不肥不廋,我们必定镜前选择恰当之装。何为立于不败之地?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冷不热,不即不离,生命的本能原则就是寻找恰当的距离,犹如日月星辰一样,太近就会碰撞,太远就脱离相互引力向太空遨翔。这就是事物之间空间距离的奥妙共存所在。

漫卷书香夜半愁,几抹余味空自留,窗外青山待晞致,我当复梦回笼休!山林一隅,欣赏诗章之美亦复如是。理性之文不是来自蜃楼梦幻,也不是纯粹的俗世文学,它即有现实生活的影子又有超凡脱俗的艺术加工,寓情于文,寓意存心,以形成读者与作者的灵犀之通。其实虚实之间索得一隅,天高海远由思尽为,古今中外凭书览胜,在务虚中见真实,在务实中见虚无,抱琵遮面之美方是人间最美之境界,而今却移花嫁木透支美感又何能长久呢?一览无余并非胜景,直来直去易伤故情,生命中即有不拘一格之风范,又有不留半怨之情愫,犹如日月同辉之象,有时会乌云密布有时阴晴圆缺,犹如太极中负阴抱阳之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分清楚了泾渭,也就没有了阴阳合和前的黑白浑沌与同体大美!

三月桃花地,闭月羞花容,风迟鸟声碎,日斜花影重。大智若愚就是大聪大明后的自我理性回归。当然大智若愚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心境,智则智慧如海,愚则浊清皆容,在夜色朦胧之中练就审美的本领,在尘嚣浮华中练就安心的本领,在得失成败中练就“麻木厚仁”的本领,在浮云遮眼中练就中庸不倒的本领。苏公昔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自林径孤影中方问人行于道却不知“道”之何物,又何谈“道”外之物。也许诗之美来自于欣赏者的朦胧意境,人之美来自于本身的气度腹华,但智慧之美却来自立足当下的超凡脱俗!此时天已阴黑,密林深处似透出一笼雾凇,袅袅翩翩,若落仙境,人在山中重峦叠嶂中仅见短光少景,傥若置身山外,又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凄然不甘,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悲欢离合之苦,祸福相依之道,此事古之难全。何以怜悯无定河骨,何以苦问春闺梦人,欲作老休罢,尚留客缘心,本无出世意,寥然捉弄人,故而诗曰:林苑魂锁径渐昏,残月寂星乱纷纷,凤栖寒枝暮色下,天降大命待时分。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