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当时

来源:搜狐    作者:风华正茂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6-14    

——端午时节话养生!

——端午时节增友谊!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2021年6月11日,在海棠书斋举办了一场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活动由中国老教授协会民俗专家委员会、北京市写作学会秘书处、《北京写作》编辑部、北京市西城区万寿公园海棠书斋联合主办。

今天到场的嘉宾有:烹饪美食专家陈连生、民俗文化专家姚振声、宫廷粽子专家王淑梅;新华在线网特邀主编、中国饮食文化传承人朱长云应邀出席活动!

炎黄龙腾“粽”是情——

行万寿,聚海棠,说端阳,飘粽香

北京写作学会的会员们和海棠书斋的书友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了这里,共度过端午节。

说起端午,每个中国人都对它有一种情怀,都知道是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今天人民日报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老教授协会民俗文化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民俗专家张振海先生给我们讲了端午的渊源和习俗·,我们才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端午的来历与习俗。

首先说到端午节的名称 在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它的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农历五月初五,五月节、端五节,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午日节、正阳节、龙日节、龙舟节、粽子节……菖蒲节、草药节、浴兰节…… 天中节、天医节、地腊节、五黄节、当五汛、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女儿节、诗人节……龙节、夏节、艾节、上日……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个名称。

一、端午节 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众说纷纭。

(一)历史人物之说;《现场做简要解读》

1.纪念(爱国)屈 原qū yuán 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2.纪念(忠臣)介子推jiè zǐ tuī 割股奉君,鄙弃功名

3.纪念(重臣)伍子胥wǔ zǐ xū 精通谋略,善政擅军

4.纪念(越王)勾 践gōu jiàn 卧薪尝胆,春秋五霸

5.纪念(廉吏)陈 临chén lín 移风化俗,颇有政绩

6.纪念(孝女)曹 娥cáo é 父溺江中,昼夜哭寻

7.纪念(大臣)周 处zhōu chǔ 浪子回头,首提端午

8.唐玄宗生日有关 生日八月五日 避讳五字,改为端午

(二)古代世俗之说;《现场做简要解读》

1.源于“古越民族”说,新石器时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生活于水乡,自称龙的子孙。他们创立端午节用于祭龙、祭祖。这个习俗早于春秋很久。 端午的真正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先民举行拜祭龙祖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2.源于“龙的传人”说上古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华夏族先人以龙为部落标志,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等人都是龙族著名首领,后人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龙子龙孙,每年五月五日,举行盛大的龙祭,叫做端午节。

3.源于龙图腾说。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对龙图腾的崇拜、祭祀。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在祭龙的仪式中,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俗。

4.源于“除恶日”说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安康,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灭五毒”“捏小人”习俗。

5.源于“浴兰节”说古人盛行五月采摘兰草,以汤沐浴、除五毒之俗。在先秦时代已出现,可谓源远流长。

6.源于“夏至”说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节气“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夏至有关。五月五日,用青、赤、黄、白、黑等五彩丝线合成细索,系于臂上,称为“长命缕lǚ”或称“续命缕”“五色缕”“朱索缕”等,以此驱瘟、除邪、止恶。地域、时节、民俗、风情,融为一体。

7.源于“勾践操练水军”说。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为了隐蔽,不让敌人(吴国)察觉,不用“战船”用“龙船”。

端午的习俗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吃粽子,这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自古传承,至今不辍(chuò)

张先生还特意介绍了吃粽子的一些习俗 。 吃粽子习俗在中国各地、各族自古以来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面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统饮食习俗。 粽子,由来已久,又叫做“角黍shǔ”(黄米)、“筒粽”(竹筒),花样繁多。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为三角形,一般根据粽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掺小豆的叫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特别是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人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出发前都要吃枣粽。早点中举!现在孩子参加“初考”“中考”“高考”很多地区、家长还要给考生吃枣粽。配套早餐八宝粥、枣粽子。因为扣押了“八”这个数字,很和谐、祥瑞。物料以“五谷”为主,号称“五味”俱全,这“八宝”(吉祥八宝),“五味”(人生五味)内涵就更丰富了。考前的早点吃“枣粽”更体现早点中举!多么有意思,愿我们的考生也多吃点粽子,金榜题名。

这一堂讲座真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精神上的已经得到满足,接下来就是物质上的了。

活动安排动手包粽子。还特意请来宫廷粽子专家王淑梅。你知道吗?王淑梅老师可是饮食界的大咖,烹饪美食专家陈连生老人的得意门生呀。今天陈老也来到了现场。民俗文化专家姚振生也前来参加。他们都来参与这个有意义的端午节。王老师给大家演示如何包粽子。在场许多人虽然以前也会包,但是一看王老师的展示,才知道自己的动作太不规范了。转眼的功夫,王老师就包好了一串粽子。胳膊一抬一嘟噜粽子在空中摇摆。后来陈老解释道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以前没有包装纸,这样编成一串,便于顾客携带。想一想过去还是蛮环保的呀。

这时的朋友们早已跃跃欲试,先后都开始包起了粽子。王老师就下来给我们细心的指导。粽子要有4个尖尖的角,大多数人包的角都不尖。按照王老师的方法,4个角都出来了。越包越熟练,大家也越包越快。粽子也越包越整洁、越包越漂亮了。

最后选出三名粽子包的最好的朋友,给他们颁发赠书。张振海老师还发给三名对本次活动作出贡献的朋友小礼品;以示留念!

“话端午,品粽香”的讲座,历史与文化相得益彰;不同寻常的一个端午节惊艳了所有朋友,学习了端午节知识还增强了友谊;欢快祥和的活动结束了,大家带着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奔向了美好的明天!(文图:风华正茂)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