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增强谈人性

来源:华夏访谈网    作者:朱拯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1-18    

  人性最大的可悲,是见不得别人好!

  大众有一个基本特征,他们总喜欢把各种高高在上的人拉下马,踩在脚下,以此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及情绪上的宽慰,这种感觉甚至比取得成就还快活。

  其实,人性里有一种基本属性:总担心别人比自己活的好。绝大多数人痛苦,并不是因为自己平庸、贫穷而痛苦,而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成功,而感到无比痛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对自尊的保护机制。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意识,但凡接触到外界那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优秀之后,他们会感到惊慌错乱,这时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迅速启动,他们大脑里就会收集一切线索去证明别人的成功是侥幸的,如果自己要是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他们更好。

  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热衷于讨论学习好的人都是书呆子,漂亮的姑娘往往没大脑;长大之后则变成了:同事升职了是因为会拍领导马屁,同学创业成功了因为家里给了巨额的资金支持。

  很多人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庸俗不是孤立的,并为自己的”“不成功”和“生活在底层”找到理由。

  一个人要是手里拿着锤子,里面就只有钉子,看到什么都想去锤。

  《可怕地错觉》里面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当你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内心就会被强烈的暗示。我们的大脑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无论喜欢、愤怒、仇恨或者怀疑,我们都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的情绪里,让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再加上每个人内心都有对自尊的保护机制,很多人在潜意思里特别喜欢看到那些优秀的人栽倒,或者一旦发现优秀的人有机可趁,他们会马上聚集起来去批判,他们把自己的“羡慕嫉妒恨”转化成一种愤怒,平时想喊而不敢喊的话,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都会会发泄出来。

  《芳华》里有句话: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大众就是喜欢把一个个英雄拉下马,以证明自己的庸俗和平凡才是正常的。每一个英雄消陨的过程,是大众们歇斯底里的狂欢。

  而且大众是不需要真相的,与追求真相相比,他们更喜欢得到情绪上的满足,所以他们宁可相信那些虚假的、丑陋的传闻,也不会去细究真相。

  很多人真的很有意思:他们宁可花时间去证明别人的不幸,也不肯面对自己的不幸;他们宁可证明别人的平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凡。

  这些总是活在对别人的嫉妒里,然后痛苦不堪,这也是在变相承认自己的无能。所以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这就是很多人的悲哀。

  社会经不起细看,人性经不起细究。

  优秀的人是什么状态呢?

  首先,一个人的层次越高,发现高层次的人的频率就越高,一个优秀的人总是其它其它更优秀的人。当优秀遇到优秀,是互相欣赏和学习,而且互相扶持和帮助。

  有一个关于胡雪岩的故事:曾有一个商人向胡雪岩求助,胡雪岩虽不认识他,但在确认此人靠谱之后,短时间内就帮助他调集了大量现银,帮手不懂胡雪岩为何如此慷慨,胡雪岩说了他小时候的一个经历:有一次,我在雨天赶路,同路的一个陌生人被雨淋湿。那天我恰好带了伞,便帮人家打伞。后来遇到下雨的时候,我就常常帮一些陌生人打伞。时间一长,那条路上的很多人都认识我。有时候,我自己忘了带伞也不用怕,因为我有很多我帮过的人为我打伞。的确,谁都有雨天没带伞的时候,当遇到一个好人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援手,你帮助的人越多,未来被帮助的几率也就越大;你踩的人越多,未来被踩的几率也就越大。真心奉劝大家一句:未来的时代,只埋头拼命已经越来越没有用了,“广结善缘”比“埋头苦干”重要,“心态端正”比“顽强奋斗”重要!

  我们真的应该学会“广结善缘”。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