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才词客黄异庵

来源:搜狐    作者: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5-22    

黄异庵(1913—1996),幼名宗贵,后名沅,字冠群,又字易安、怡盦, 晚号了翁,斋名百词印斋。幼年即入海上书法名家天台山农刘介玉的门下,篆刻为邓散木弟子。

六才词客黄异庵

黄异庵先生19岁拜师学评弹,自编自演《西厢记》,一炮打响,在江南书坛风靡一时,得力于其古文、诗词的扎实功底。为了区别于说《西厢记》的前辈朱寄庵、朱兰庵父子,遂改名异庵。他在晚年的回忆中写道:"戏把弹词写六才,毅然一笑上书台。莫嫌薄艺成家业,得养诗书亦快哉。""六才"指的是《西厢记》,金圣叹将王实甫《西厢记》称作"第六才子书"。

叶圣陶喜欢评弹完全是为了消遣时光,日记中虽常有"今日听书"的记录,却从不加予评论,但亦有例外。叶氏1948年7月23日的日记中有"归后仍听书,近听钱雁秋之《西厢》。《西厢》之编制颇不恶,唱词雅训,平仄无误,不知出于谁手?"钱雁秋为黄异庵的评弹弟子,用的正是"黄本"。评弹作为吴地盛行的民间曲艺,能进入文士的视线,黄异庵功莫大焉!

黄异庵晚年自号"六才词客",正是他与西厢的未了之缘。他曾应邀与弟子杨振雄合演《西厢记·游殿》,杨演张生,黄演小和尚法聪。开场白即兴吟诵一绝:"三十余年阔别中,师生今日又相逢。书坛重见黄杨档,七十张生八十聪。"博得台下阵阵掌声。此时的黄异庵,已经是虚岁八十的老翁了。

去年相城观摩黄异庵先生遗作,其中有两张行书是先生在己巳年(1989)为昆山顾炎武纪念馆所作的诗稿:"济世文章老更成,精研实学重民生;入清不仕高风在,应谢时人以怪名。"现保存在顾炎武纪念馆的真迹,文字有较大的修改:"济世文章老更成,胸怀实学志怀明;高风谁许前朝士,应谢时人唤怪名。"第三句用词避实就虚,境界瞬间开阔,对亭林先生的历史地位点明,令人肃然起敬。第四句"唤"字改得好,对应"时人",切合"归奇顾怪,一时之选"的典故。前辈作诗,那怕一个字,也不惜一改再改,推敲再三。

陈巨来称其为"艺人中唯一通文墨"的"绝顶聪明之人"。《安持人物琐记》有一段文字很有趣,兹摘录以嚮读者:

他初来申时,在城隍庙说《西廂》,张生游殿,与小和尚法聪瞎三话四,把明人所著滑稽之诗文等一一改头换面,作为插科,听者大悦。

其时闹一笑话,有某某一向规矩之人,忽常至夜十时后始归家,其妻讯以作何事?云:"听书,"问:"听什么书?"云:"黄异庵之张生游殿也。"隔廿天,其妻又问:"听什么?"仍云:"游殿也。"二人勃溪不已,其妻云:"游什么殿,分明胡说了!"某某次日偕其妻同往听之,把这个女人也绊住成书迷了。由此黄异庵名大著,租界各大书场争聘之为台柱了。

黄异庵工旧体诗,于乐府、律诗、绝句无一不能,尤其擅长绝句。他推崇白香山、陆放翁、袁子才,重性灵说。认为绝句如秀才乡试,务去华饰。要通畅,通畅不等于通俗,要耐人寻味,格调乃高。要空灵,写实最多两句,否则无回旋余地。律诗则如举人入试,庙堂文章要衣冠整齐,要炼字,要简炼精整,反复推敲。但举人的文章不一定中秀才。

黄异庵留下的诗,以绝句居多。1994年他在苏州文联举办书法作品义卖专场,曾一口气作十绝句(手稿称十首,实际上是十一首),直抒胸臆,寓意深刻。一生经历坎坷,有似苏东坡;诗风清新隽永,颇类袁子才。但不解的是,诗稿在展览的前言里,仅用了三首。今得观手稿及查考相关资料,将这十一首诗整理并略作注释,以饗读者。

诗十一首

黄异庵

一、卖字:

共和厅里十龄童,

对客挥毫小相公。

一事至今忘不得,

难为老父作书僮。

注:自署1922年,在上海大世界卖字。

二、学诗:

写得新诗百遍吟,

循循善诱意何深。

不图一句儿时语,

七十年来用到今。

注:先生尝云:诗要吟,一吟平仄便自分。我幼时从天台山农学诗,每天布置作业时,分咐吟一百遍。次日交卷,先生看后问"吟乎"?答"已吟",曰"再吟我听",当再吟三遍时,便私下改字。盖昨日贪玩,未曾吟耳。

三、学弹词:

戏把弹词写六才,

毅然一笑上书台。

莫嫌薄艺成家业,

得养诗书亦快哉。

注:自署1931年,学弹词自编《西厢记》。"六才"指《西厢记》。金圣叹曾将《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水浒传》及《西厢记》称为“六才子书”。

四、学治印:

印慕先贤赵石姿,

来投当代糞翁师。

筵间谈笑无多语,

便是真传衣钵时。

注:自署1939年,师从邓散木学篆刻。赵石,即赵古泥,近代篆刻名家。粪翁为邓散木的号。

五、去青海:

姹紫嫣红色太姣,

妒花风雨自难饶。

狂吹直去天西北,

九月高原雪正飘。

六、去滨海:

谁怜幽境绝人烟,

新屋初成五月天。

曲水流墙观不足,

霉花开到枕头边。

七、归来:

阴霾散尽复阳春,

举国欢腾万象新。

我亦归来见天日,

受寃人即受恩人。

八、写作:

养老欣逢盛世年,

敢辞辛苦写长篇。

红楼梦与翁杨案,

说唱还当一一传。

注:自署1982年起,创作评弹长篇《红楼梦》、《文徵明》、《翁同龢与杨乃武》等。

九、合演:

三十馀年阔别中,

师生今日又相逢。

书台重见黄杨档,

七十张生八十聪。

注:自署1989年,与弟子杨振雄同台合演《西厢记·游殿》

十、八十寿

了翁不了寿筵开,

为谢专场自上台。

别有一番潇洒处,

听书半是看书来。

注:自署1991年,先生自号了翁。

十一、义卖

天不亏人理可通,

耋年步履尚匆匆。

自身真个何曾计,

我与诸君一笑同。

注:自署1994年,在苏州文联开诗书印展并作义卖,捐助归公,凡来参观者或将大笑曰:"此异庵之所以为异也,不计自身之清贫若此,而竟养媳妇做起媒人来也,异哉!

黄异庵喜欢自撰自书楹联,往往即兴而作,片刻而成,才思之敏捷非常人能及。有人请他书郑板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联,他据原意另作一联:"室已雅无可雅,花虽香过还香",不但推陈出新,而且对仗、平仄妥贴,堪称妙对。

甲戌(1994)新年先生恵示手札称,"狗年,未闻有拍狗屁者,我倒戏作四句,录呈一笑:‘支辰十二犬今年,宠物声高价万千。无怪豪华歌舞地,女郎抱处望如仙。但说的都是洋狗,然则草狗哪里去了呢?不说也罢了。"在他眼中,生活无处没有诗材。今见他书两联,均与狗有关,其一:"室雅何须犬,字肥豈必猪",书法写得肥,素有"墨猪"之讥,然东坡有"肥瘦短长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句,此联看似粗俗,实乃雅切,含意深刻,表明了自己的书学观点,与东坡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二:"腊尽春先在,家贫犬不嫌"则将狗之忠诚,刻划得淋漓尽致矣!先生主张对联要反对方妙,此处的"春"对"犬",虽同为名词,但词义不同,属反对之一例。

异庵先生性诙谐、机敏,有席间赠常熟老画家翁瘦苍联云:"琴甘当弟子,酒不让先生",妙哉!似乎未闻先生有海量酒名,"让"字用得极妥切,豪气不让也!

黄异庵撰联喜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但並不妨碍联意的典雅与文字的涵义,这是他胜人一筹处。他的生日为农历正月初一,七十自寿联云:"此老太聪明,早识晚婚少后顾 ;是翁真快活,天生笑脸向前看。"。不但平仄对仗工稳,而且处世与时俱进,跃然纸上。另外,墨迹中有出句上联"一世无愁半世屈",对唐人李商隐"他生未卜此生休"的下联,堪称绝对,则可能是他自撰的挽联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书画院为了生存,不得已注册了一个装潢公司,承包给他人,每年上缴几万元,以补充日常开支之不足。黄异庵先生听到后,误以为我弃文经商了,寄来一信:"家衡先生:读诗作,大进。而忽下海,分散精力矣!时也,势也,亦将头衔满纸,飞黄腾达,事在必然。可喜可贺!我近题无衔名片一诗,博君一笑:风行名片太惊人,满列头衔气派新。空白是谁飞一纸,江南无业老游民。祝大发,异庵顿首。1993.2.12."。戏谑嘲讽、婉转规劝、淡定自信,寥寥二十八字,令我汗颜、感动不已。后见费新我先生明片也一样,左笔签名,无任何头衔。遂幡然醒悟,名片本意是自荐身份,现在成了自我吹嘘、追逐名利的工具。与时俱进并不等同于随波逐流,对名利能看淡看轻,实乃人生之大境界。叹前辈风骨,至今能有几人?

异庵先生以评弹名世,吴地妇孺皆知。书法宗李北海、苏东坡,有"艺林龙象"之誉,篆刻得邓糞翁真传,诗学白香山、陆放翁、袁随园,绝句尤清新拔俗。我有幸得先生教诲多年,一信、一事、一诗,谈格律,话诗境,鞭恶讥俗,受益良多。后三年,先生归道山,遂不复再遇如先生者。往来书信也大半丢失,幸存当年笔记数页。今先生遗训尚在,惠我铭记终生矣!

陆家衡

本文作者

陆家衡,字持平,号己堂,1947年生,江苏昆山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沧浪书社社员,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兼职教授、苏州市书协艺指委副主任、昆仑堂美术馆名誉馆长、昆山市书协名誉主席、昆山市文联顾问、昆山书画院顾问等。

来源:昆山文化

编辑: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