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中涅槃的诗意

来源:未知    作者:吴舒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5-19    

痛苦中涅槃的诗意

 

——读苏迅长篇小说《凡尘磨镜录》

□吴舒

小说的世界,万象森然,何处是名岭?一山高一山。

没想到,有人以玉为器,以道为魂,独辟幽径,这个让读者欣喜又惊讶的作者就是苏迅。文如人,人如玉,文字到了苏迅笔下,隐约有光,这是一种低眉敛首的文弱之光,探本穷源,从作者玩玉、嗜玉、著玉的生涯,不难看出是作者长期受玉文化浸润而养成的空阔气象和悲悯之心使然。

有道是地气充盈,植物方盛。《凡尘磨镜录》里充盈着一种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气息,那是人与玉相悦的气息。中国人崇尚玉,只因玉契合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有五德,君子当如玉。玉的三重境界,也是人的三重境界。从过而往之的一块玉、一把铁铲来说,都会烙上岁月行走的光芒。岁月的积淀让器物起初拥有的簇新、明亮、晶莹之光,慢慢柔和,转为醇厚、温婉,时光赋予物性的这些美好,称之为包浆。包浆是养玉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有了包浆的人和玉是离道最近的。此时的他们已经完成了由外向内的修行。

千江有水千江月,每一块玉后面都住着一个灵魂。这些玉和人一样皆有来处,分别取名:白玉印章、白玉鱼符、玉别子……“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盖因玉石的引领,使得小说的精神版图,不似《红楼梦》雾霭迷林,却用最短的距离抵达通灵化境。

无论有情之物,还是无情之物,皆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作者以短短十二万字打造出一个玉石的世界,没有高超的省略得当是难以担当此任的。

小说开门见山从虞老师说玉写起,未及弓末,便直指插队下乡,短短一章,写完回城就业,为后期的收藏玉石铺垫了资金来源。梦幻般收尾,耐人寻味,人生不就是一场太虚幻境吗。小说的头、中、尾,最讲究的意幽言赅,苏迅无疑做到了。

小说里的生意,没有尔虞我诈,而是处处有情。万物生长皆因情字,主人公秦家骝钟情于玉,对人更有情。他和三块(绰号)之间的仁厚、替虞老师完成遗愿、将平生收藏尽献国库,正是放空后的大悟:财终则有始,是以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此时的人和玉,达到了高度统一。只有真正洞悉曾子“德本财末”的人,才是真正窥探了经济“天机”的人。本书道出,当世商人紧要之务,当一手持《论语》,一手持算盘,才能真正领悟,大商无算,“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中国从来不缺“利”字摆中间,道义放两边的商人,儒商才是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厄和痛苦。十年变动里,秦家骝遭遇了什么,如何认识前妻小兰,产生感情,乃至婚姻。作者有意跳过秦家骝婚恋时期的内心矛盾,用大量篇幅写他终日与玉为伴,拍玉、玩玉、巨资收藏玉石,作为父亲和丈夫的秦家骝消失了,他已经皈依于玉石,走向时间的深处,从世俗的日常生活抽离出来,全身心地投入玉石的灵境。这是一个诗意的栖息地,引着他向古代文人向往的灵境而去。秦家骝的恋玉癖中隐含着他对郁郁而终的恩师的怀念,隐含了他对无奈婚姻的痛苦,这种痛苦在无法诗意的家庭生活中越来越深重,逐步演化成执着的藏玉行动。作者没有正面去写这种心理上的痛苦,它被隐藏在文本深处。但从回城同行时,秦家骝对小兰的有意疏离,不难寻觅到他逃亡心理在身体上的外露。经历过灰色时期的人都知道,违心地结合,必然引发精神上的痛苦。如何消解这个痛苦,历代的失意文人早已踏出一条路径:陶渊明围篱种菊、王维终南山悟禅、苦瓜和尚嗜画,古代文人为了出不得意之气弄出许多雅物清供,山水、书画皆是文人用以煞气的寄托。秦家骝大概得此章法,除此之外无法解释他从好玉到嗜玉如命,乃至耗尽心血、散尽家财,只为换取一部玉石著作的原因。回首看,十年的艰难困苦成了日后玉汝其成的磨炼期。

春光不必趁早,冬霜不会迟到,相聚或离开,全部刚刚好。小说虚化了秦家骝与续弦迟捷的认识经过。但迟捷姓迟,隐喻了秦家骝无奈地将婚姻的乏味归结于时代的错失。这种错误,带来了精神上的凌迟,导致小兰死后留下遗愿,葬在佛门,跳出轮回之苦。这时,无路可走的诗意终于从痛苦中突破涅槃。

没有圆满的生活,只有内心的圆寂。无论外界如何变迁,玉才是人心真实的依托。最后,世俗的欲望对于秦家骝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这位“士魂商才”用自己的格物致知为后人指出了一条精神之路,至此,涅槃的诗意羽化成仙,这是一种从痛苦中涅槃的圆满。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