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华山水画
艺术简介
王仁华,1961年生于贵州黄平,职业画家。2014年进京,师从李小可学习中国山水画。现为北京画院李小可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会员,北京新华融媒集团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之声国画院特聘画家。
藝
行云苗侗山水间
《王仁华山水画集》序
仁华是我从小一起学习绘画的老表,多年来一直不忘绘画初心,为了自己的绘画艺术,无数次徜徉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的青山绿水间,以大自然为师,笔耕不辍,画了一系列反应黔东南题材的山水画,多次参加省内外画展,入编画集。为了重塑作品面貌,升华作品品格,仁华拾装北上,拜在李派山水画掌门人李小可先生门下,重新学习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山水画技法,领略李可染先生提倡到大自然和祖国壮丽河山中的写生精神,学习李可染先生以雄健的气魄腕力,浪漫的奇思妙想,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和现代东方表现性品格。跟随李小可先生深入太行、泰山等地写生,学习李小可先生直接借景的水墨创作,在一次次的写生作品中体会出不同的创作感觉和水墨造型韵味,共享写生作品成功的喜悦。画画七分在画,三分偶成,这种寻找山水画图式与刻画山岚水韵的过程,他一次次的体会着笔墨运用与意趣表现,体会着整个绘画过程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体会着艺术创造的魅力对他的感召。正是这种“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过程,使得他的画亦画亦新,慢慢反映出了他对中国画写生与创作内涵的一些较深入的认识。
唐代张彦远《叙画之源流》:“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北宋画家郭熙言:“身即山川以写之。”观仁华近作多为对景写生与创作,这些山水画有扑面而来的清新、素洁气息,有可居、可游的家园感。我收藏了一幅老表的《飞云崖写生图》,画面用了繁复的点状笔墨和线条表现了飞云崖幽深的参天古木和曲径中的古建筑。画面用笔灵动,古树林层次分明,透着阳光与空气,是一幅难得的写生佳品。这分明是物境自天籁,情境有知音。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包容着世间百态,无雅无俗,但有天地之分、阴阳之变,是发现美、创造美、弘扬美的艺术创作终极目标。这类作品有《侗寨写生》、《鸡公岩下起云烟》、《雁阵声声》、《山水写生小品系列》等等,仁华用笔墨体验着李家山水的写生精神,用大量的速写,用水墨绘画的语言体验对景物的具体描述来反应作品的思想精神以致最佳情境。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特征是再现与表现结合,而以表现为主导。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寄情于山水,寄情于笔墨,所谓的笔情墨趣。老表王仁华已沉浸于这一美学传统之中,在李派山水精神中,他不倦地探索、实
《雁阵声声》68X68cm
《鸡公岩下起云烟》68X68cm
《云壑松风伴泉音》68X68cm
《清江归舟》68X138cm
《又见秋山醉人时》68X138cm
践,实践、探索,始终以追寻山水精神为目的,塑造山水作品的美感意韵。他很注重将天性与本色一起注入画面,悉心体悟“处身于境,视境于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至理名言,并将这感受经由心灵的体悟物化为水墨山水的意象符号,既融入了苗侗山水之思,又展现了清亮的人生境致。仔细赏析他的几十幅精心之作,无论是在苗侗山寨的对景写生,还是创作的大幅意象之景,他凭借巧而妙思的极具形式感的构图、极富特色的山水画元素、笔墨符号的有意排列和组合、墨色厚重与轻薄变化等等,重塑了一批南方山水的蓊郁苍润、烟水迷离的山水佳品。这些作品在经营布局、形象选择、笔墨运用、虚实关系上都体现了画家强烈的自我意识,“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既有浑厚的茫茫大山,又有灵动的薄云水韵,取刚柔相济之妙。《巍巍凤山》、《侗寨晓色》、《山若画屏水如琴》、《家山清韵》、《深涧幽韵图》、《高碑写生》、《家山春韵》等作品,既是对传统笔墨的清醒审视,对中国美学精神的心领神会,更充满着时代的活力和激情,属于忠于传统而又锐意创新的新作。在这些作品中,重新找到自己和时代契合的创作点,已然绽放出辉煌异彩。他在面对真山真水时,在挥毫创作时,都体现一种浑厚、雄强与华滋的艺术面貌,开始出现一种更精湛、更经典与更学术的笔墨意味。茫茫群山,悠悠苗寨,秀丽侗寨,梯田梯土间,一大群白鸟在山间飞翔,飞驰的高铁,建设中的高速公路……人们在仁华的作品面前,往往被它感染,受其陶冶,甚至如入忘我之境,是因为它优美、亲切、含蓄?还是我们听到了某种弦外之音?应该说,远不止这些,细细想来,仁华的山水艺术所传达的情思、意蕴、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的品位,使其作品在具备了妙、趣、清、远的深邃意境之外,又因其长于造境,使作品愈显韵味隽永。仁华已不年轻,但毋庸置疑,他已具备了一个当代山水画家应有的素质与条件,包括他的人生历练、学识修为、笔墨功底、创作能力,以及他对山水画艺术的执著和为人的坦诚。他尚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面对中国山水画,去写生,去创作。人们常说江山如画,所以才用画来表现江山。可是,将古人的山水画欣赏得多了,我们会发现,后人总是在抄袭前人,以致于传统的山水画,最后都趋于一致,都变得大同小异。在近些年蓬勃发展的美术界,产生了很多新思想、新构成、新境界的山水画作品……这些置根传统又具新意的山水画,无疑唱响了当代山水画创作的主旋律:国家的一项项重大工程的建设和完成,新的城市面貌,新农村景色,高速,高铁,桥梁,5G,大数据,神舟太空等等当代新元素,会让每一位画家去重新思考当代山水画的新语境,新架构,新方法。仁华的山水画也试着融入这些新元素,他的作品开始有了现代感,直抒胸臆,这是一个画家自觉的时代意识。我们通过一个画家的一笔一墨亦或鸿篇巨制就可判断出他的功力和修养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领悟到,中国画就是由有时代精神的笔墨构成的。今天每位画家的中国山水画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传统的根本,笔墨的根本,时代的根本,将自己的创作夯实在传统法式和时代感上,使其成为继承发展传统山水画语言新的阶梯。
仁华老表正值精力充沛、笔健墨旺时期,加上他努力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他在山水画艺术领域一定会获取更大的创作空间,取得更大的进步,必将自成风范,远播影响。
钟应举(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凯里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山水画作品
《黔山观瀑图》68X138cm
《侗寨晓色》97X180cm
《巍巍凤山》97X180cm
《山若画屏水如琴》97X180cm
《家山春韵》97X180cm
《深涧幽韵图》97X180cm
《高碑写生》97X180cm
《黄河浪涌》138X68cm
《苗岭拥翠》138X68cm
《云水山峦秋意浓》97X180cm
《万山红遍》97X180cm
《层林尽染》97X180cm
速写作品
来源:冰凌如花
编辑: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