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蔽半城春漫山
人去楼空溪无言
陌柳披风情几许
月照小轩待君还
苍苍山月悄弯弯
戚戚泪目清清观
昔入诗风韵万种
别后文章淡灵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社会性与自然性乃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二种属性。我们一旦过分超越自然性,社会性也会打破平衡,因而社会性其实是自然性的人文折射。人类的核心社会性,应体现在哪里?即道义与情义!人伦之情范围很广,包括由血缘而情,由感生情,由婚生情,由类生情,由志生情,也包括由日久而生情等等。情是维系人类和谐的润滑剂,无情便生冷漠,失情便生怨恨,伤情便生斗争,绝情便生战争。义,包括由道生义,由情生义,由信生义,由侠生义,由财生义等等,义者宜也,宜就是处事恰当,又自然而然,所以义又是社会正义与国家正义的体现,维系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正能正量,无义便生无情,失道义便失天下,无情无义,无道失道,自古就是对卑鄙小人的价值蔑视。
宇宙万物的本质及运行轨迹,称之谓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伦理关系体现的就是人伦之道,而非人伦之序!人生永远面临着五种关系,即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儒家称之为“五伦”,此五伦关系,非儒家发明创造,犹如动物世界的分工与依存关系,是自然存在的宇宙现象。人伦关系之序与宇宙之规律完全吻合,所以五伦就是五道,随顺五伦便生五德,也称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由五德生出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顺。溯之而言,十义到位而五伦和谐,五伦和谐了,社会就会安宁,社会安宁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宇宙世界浑然一体,大千万物相互依存,互为体用,这是世界所有文化经典的共性道理。所以感恩与奉献其实就是一种宇宙精神!由自然精神转化到人间道德就是孝悌忠信之品德。我们若投石于湖,必然水波荡漾,水仑一层一层地向外扩展,其实社会伦理关系犹如浪波扩散一般,由亲到疏,由近及远。对于伦理关系,中国儒家学派就借用这个“水仑”喻义,由夫妻到家庭,由家庭到家族,由家族到邻里,由邻里到同村,由同村到邻村,由邻村到同乡,由同乡到同域,到同郡、同邦、同国乃至未来大同世界等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而孝道以维系一个家风、族风、村风、民风,甚至民族文明之风的传承根本。孝是什么?孝就是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生育、养育、抚育自己长大的人。所以,孝道成为人伦关系的中心,乃自然本能所趋,而非儒家伦理思想予以强固。中国古典教育培养文化君子,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培养知识分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修道不富身。人类真正的文明教育,应当以道御术,以文化领衔知识,以道义引领利益,故而《大学》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