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诗:裁云修霄汉,童心何曾老?

来源:搜狐    作者:三木秉凤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4-14    

生命如履,情薄似纱,惯看春秋千舞,遍尝风餐露宿,只待朝暮之间,江山万古不老。天地与人本是共体,犹如一滴水珠,一旦注入海洋,这滴水就能折射出海洋的澎湃。我们在翕张吐纳之间,无时无刻不与天地互动交换,宇宙能量无增无减,无净无垢,不来不去,浑然一体,大千万象皆为天地化生的过客,天若有情天亦老,其实在宇宙眼中,一切万象往返生灭,犹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从未离开须臾方寸。只是凡者,不信宇宙万象赤裸裸化生而来,而圣者却乐见羽化成仙,在太极逍遥中,俯瞰宇宙,与天地为伴,与日月同春

半世流离,青山依旧,晚霞似火,夕颜依红,多情莫笑,人生如梦。生命就是在无住中修行,在修行中执一物,以简化繁,以文弘道,以略化术,虚灵明觉,皆为舜尧。孟子昔曰“人人皆可为尧舜”,凡圣之别,仅在其心。凡者心系尘私,圣者心包太虚。凡人皆有喜怒悲思恐忧惊七情,皆有色声香味触五欲,囿于情欲则为凡,超越情欲则为圣。

清水现芙蓉,天然绝雕饰。人之落尘,非为物索,非为情牵,非为缘结,不过修心养性返朴归真矣,真又为何也?真即道也。情由心生,心与性联,故养性舒情,就是修心;欲由身生,身与私联,故少私寡欲,就是修身。生命之“修”就是以修饰修正修养修练而使之完美自然,掌控己之欲念,掌控己之性情,皆使人臻向完美,达入道法自然。而完美的人生,当超越红尘情欲之羁绊,逍遥纵横于天地六合,随心所欲而不逾道。

《大学》所表达的修炼順序是让人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以及到平天下,此实为修心修身,从立志、立业、立德、立功、立人、立家、立国到立天下太平的过程。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超越欲情生死之尘念以达天人合一,或以儒家之身入世,教化百姓以开天下太平,有为而有所不为;或以道家之身出入世间,无为而无所不为。二者皆可超凡入圣!由此大观,文化修养与宗门修炼并无大别,皆是从红尘中启修,以超拔出尘,由“小我”化作“大我”作为基本课程。所以中国传统之儒释道三家思想,非常人性化,并非让人拒绝欲望,拒绝情志,而是将人生情欲掌控于自己身心之内,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无所为又无所不为。

故而《大学》言之“知止”,就是人应该明白,自己一生的灵魂与肉体的边界在何处。理论与实践皆明之后,修身与修心,二修实为一修,内外兼美,表里并荣,便是人生至境。古之法则,因天之序。今之行为,随心所欲。 凡圣外表无别,别在其心,别在其悟。小悟者悟自己,大悟者悟天地。以天地为己身者,无生无死,无来无去,无增无减,无一无异,此岸即是彼岸,此身便是道身。以身心为己者,苍天为父,大地为母,生于天地,葬于天地,死而复生,生又复死,以此循环往复缘缘相牵。以天地为己者,肉体则视工具,以肉体为己者,天地是其归依,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