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文诗选: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来源:搜狐    作者:三木秉凤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4-11    

云涌月无声

文香溢案浓

四书无倦客

五经达天庭

绝学肝胆行

志心开太平

江湖有正道

何惧风浪声

人类从蒙昧中脱胎于丛林自然而建立文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就是为了人类在物质文明上互利共荣,在精神文明中灵魂共修,而非尔虞我诈以邻为壑,所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而文化修养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故而《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自古至今的中国文化中,包含着“周而不比”的和谐共荣基因,皆为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道性文化,所以中国文化具备“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基础。反观西方文化与文明,自古希腊、古罗马时起,就是在政治上提倡民主共和,以多数无情压制少数,以强力无情压制弱力,在思想上提倡批判哲学与意识形态斗争,在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提倡弱肉强食各自为战的丛林法则。

人类文明走至今天,唯有以“道以一贯之”为价值核心的中华文明具备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基础。我们知道,宇宙法则就是在浑然一体中寻找动态平衡,故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事业有成。什么是事业?为“公”而奋斗者皆为事业!大到人类事业、国家事业、民族事业,小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皆天下事业之所属。什么是职业?为“私”而奋斗者皆为职业!为了糊口,为了养家,为了小圈子利益,若是带着功利私心,即使我们干出利国利民之大事,仍然是一种职业行为,而非天下事业。职业与事业之别,不在其表面形式,而在胸怀与意志,这是“公私”价值观的天壤地别,这也是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而导致的灵魂差距,亦是奉献与索取之别。

“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东方文化价值观之千古绝唱。东方诸家思想犹如春园百花,在诸子竞鸣中“百花齐放”,共同形成了春苏大地的东方文化。东西方两种文化,催生着事业与职业的不同要求。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我们为这个躯壳或为世间带来多少有形的物质性利益,而在于感恩之中,上系天地,下系人民,内不愧心,外不愧众,体现出一种精神领域的和谐与包容。

事业为公,最终逐求天下大同;职业为私,逐名向利而多变。我们生活的宇宙太极之中,一对阴阳在不断重组变化。世界就像永不止息的万花筒,每一次组合,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图案,不论我们多么渺小,亦都会在某段时空节点为社会展放出光彩,我们又会在大部分时空被其它光彩所掩没。一切生命皆是一种循环,富贵贫贱也是一种循环,荣通穷达也是一种循环。生命中,有高峰便有底谷,有高山便有涧溪,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社会是人类组成的社会!人不仅为自己而活着,万物不为我有,但为我所用,天下不为我任,但为我忠,这才是人生境界在质上的飞跃。从大土豪到慈善家,从小舞台到大舞台,从小家到大家,从小我到大我。人,格局大了,胸怀也就宽广,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人生输赢对于事业者,不过是巨浪滔天的峰谷形式,因而事业者,永远不会为某种职业目的所劳形累心。宇宙之道,在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互为体用,天地法则,在于丛林众生万物链条和谐共荣,而非弱肉强食。人类文明若效法自然法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德配天,那么中华文明领衔下的世界文明必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