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生命修行不是修出什么翠叶花果去灿烂人间大放光彩,而是心地淡然中放下万缘融入自然,犹如百川归海,万枭归林,这也许就是天人合一的道理所在。所以生命修炼的过程,犹如春草夏花,所有绚丽缤纷终将归于寂灭,唯有灵魂如影随形跟着本心上路。由之可见,人类返璞归真的基础,就是修炼内心的淡然与超然,因为真正的幸福就源于灵魂通透的淡泊,源于宁静致远的从容,源于沧桑历尽的反思,源于宇宙大道的感悟。生命修炼不是练就通天入地的本领与飞檐走壁的能力,也不是创造富可敌国的财产,而是于岁月迁流中,修炼出从容淡定与超凡脱俗的心态,去感悟“天人合一”的生命畅达与道法自然的本来面目。
繁华落尽,时光不老,若驻足反思,则灵魂如洗。在星移斗转中,在物是人非中,在春花秋月中,在朝丝暮雪中,自然的生命应当炼就一副与世无争的超然心态,在积极入世中,消极逐物;在沉稳淡泊中,宁静致远;在老练豁达中,轻松自如。所以,淡定是一种人性恒定后的处事原则,不快不缓、不温不冷,亲而有度、顺而有持。淡定也是一种风度。动若脱兔,静若处子,贫而无忧,仁而无惧,勇而无躁,气定神闲,兰心傲骨,内藏智慧,面带愚拙。犹如《大学》之纲,从“格物”到“平天下”的内圣外王过程,就是我们从闻道明理走向淡定放下的整个过程。在纷纷扰扰的欲望尘嚣面前,谁能如履平坦淡然处之呢?风起云涌之间自能静影沉璧,泰山压顶之际亦能谈笑从容,每个人都需要这种风骨。活在当下,在生活中才会处之泰然,宠辱不惊;不为前事所悔,不为后事所惧。人类永远是大自然中,来去如风的匆匆过客,学会淡定无欲就是道法自然。
《老子》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往往越是拥有,愈是贪婪,愈是丰富,越怕失去。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很易弥补,但灵魂一旦丢失,却难再寻回。幸福犹如手中的流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当喧嚣沉寂,当夜阑入息,见贤思齐,反观自己,生命愚昧在于,一生都在追逐生命中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在追逐物欲过程中,失去了正确目标,失去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真正的人生为什么活着?很多人会回答,为了家庭和事业;那芸芸动物为什么活着?为了寻觅食物和繁殖后代。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是人有更高层面的精神需要,这就是知识之外的文化需要。如果我们放弃了这些与动物之间的文化差异,人与动物本质就没有区别!甚至有的人禽兽不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化修养修行是灵魂的成长过程,它与欲望索求正好相反,我们需修持一颗不染纤尘的心,去领略宇宙自然中那美轮美奂的风光无限!一个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将军;一个呼风唤雨,利民利国的政治家;一个在舞台灿烂,德风朴素的艺术家;一个成己达人,重信守诺的企业家;一个在学堂三尺,一世耕耘的教育家。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淡定豁然,是风度优雅的,是自然而然的,是芳馥自华的,这种淡定豁达之美,愈老愈华,愈老愈香,愈老愈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