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满泥土芬芳的一片丹心——林忠伟教授在广西民族大学讲座侧记

来源:搜狐    作者:陈文 罗丽婷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17    

仲春南国春意融融,相思湖畔生气盎然。2023年3月16日上午,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求是楼209会议室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邀请著名的自治区决策咨询专家、教授、致公党中央农业农村委员、广西颍川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广西社会科学院咨政专家林忠伟担纲主讲人举办了一场“如何写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讲座。讲座由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吴致远主持,部分大学老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会场

吴致远院长给林忠伟颁发首席咨政专家和兼职教授聘书

吴致远院长首先在会上致辞。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在广西有一个现象叫“林忠伟现象”。什么意思?按照我的解释,那就是为党委政府咨政,为社会服务,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而产生巨大影响的现象。林忠伟老师在广西为党委政府咨政,为社会建言献策所产生的成就非同寻常。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是一所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研究院,她依托着广西民族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引领着广西全新的科技教育风尚,我们应当学习林忠伟老师这种为党为人民不计个人得失而沾满泥土芬芳的一片丹心,海纳各种先进文化,发扬刚健有力、运行不息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做好科技创新。搞科技不能关起门来搞,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田间,深入车间,大兴深入基层调研之风,希望老师同学们珍惜新时代美好时光,积极努力,勇立时代科技浪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科技基础,特别是当今就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更要积极奋发,善于学习,善于作为,为将来的科技创业做好智能的储备和精神的历练。

讲座会上,林忠伟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科技创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活力的主题之一。今天面对着我们年轻的老师和朝气蓬勃的同学,我想抛砖引玉,把我几十年来所积攒的一些经验和感想跟大家分享。我们一定会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林忠伟教授讲座现场

林老师指出,要写好一篇高质量的咨政(调研)报告,实地调研很重要。当前,社科界整体调研水平有待提升,结合实践少,领导关注度不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实地调研效果不好。搞创新必须深入调研。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那些“下车伊始”就呱呱乱叫的人,他们的研究成果肯定没有生命力。有不少的研究者,就是喜欢网上下载,或者去调研时仅仅根据调研单位提供的资料,大段复制粘贴采用。这样的效果比较差,因为单位给你提供的年度总结,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磨,那些精华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打磨调了,剩下的只是些冠冕堂皇的话,那是用不上的。对男同志来说,下基层,一包烟,一瓶酒跟老百姓套近,得到的都是百分之百的真实,老百姓没有多大的理论水平,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地方干部说话做事有所保留,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你对老百姓尊重,老百姓就会将心底话掏给你,得来的调研价值就很大了。

林忠伟教授强调调查研究是每一位研究者的基本功,只有沉下身子、脚踏实地地做细做好调研工作,才能真正提出有针对性、经得起检验和推敲的真知灼见,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研究成果才能获得高层领导的青睐和党委政府的采纳,从而转化为惠民利党的生产力。

一、标题(选题)很重要。标题(选题)起得好,已经成功了一半。标题(选题)起得简明扼要、切中时政,引起阅读者想阅读下去的兴趣,这就算成功了一半。

二、调研方法论或者诀窍很重要。调研得到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现在常态下,无论是集体性调研与写作的课题组还是个人研究,到各市、县(区)、乡镇调研,采取的都是现场召开座谈会,由官方提供纸质或电子版有关材料,一般都会如获至宝,很多人都整段整页的照搬材料里的内容,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最接地气的调研报告了。

三、研究成果核心很重要。克服“洋洋数万言不着边际”的常态化研究模式。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需求,提出一系列接地气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而非泛泛而谈,陷入空洞的理论。所以必须真正掌握正确的调研方法,才能赢得高层领导和党委政府的重视。

四、写作水平很重要。这个是老调重弹了,凡是和文字打交道的,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就算在一家普通的公司做事,写一份总结,搞一个调查报告,包括日常公文办事等,都离不开写作,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更不用说,基本是天天与写作打交道,对外单位写公文,写作水平太低就会丢单位的脸,给本单位领导写公文写作水平太差就会影响进步提拔重用,这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更何况是高质量的咨政(调研)报告更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做到通顺流畅,文采飞扬。

五、悟性很重要。所谓悟性,是指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每个人的悟性是不一样的,它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影响,不过每个人的天赋则是天生的,其可以使人在某方面事半功倍,甚至成为才赋优异的神童。悟性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聪明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捧打不回,这就是有无悟性的区别,智慧有大小,悟性同样也有大小之分,悟性高,知天晓地,明古道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六、平时多关注新闻新动态和政策走向很重要。我们平时多收看电视、报纸、网络新闻,注意观察和思考自治区领导的讲话精神。也就是说,领导新闻导向很重要。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和地位不对等获得的信息有限,研究者平时只有通过收看电视、报纸、网络新闻来留意自治区领导的动向与讲话精神,了解到党委政府当前注重的建设方向与关注的民生问题,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养成习惯,花费点时间看看新闻即可,现在资讯这么发达,获取新闻价值的渠道很多,通过自己天赋的和后天培养的悟性,从中找到有价值的研究选题一点都不难。

讲座将近两个小时过去了。林忠伟教授最后指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作为研究者要善于发现新东西,善于反映民生问题。我们要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吹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号角,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应当有所作为。

林忠伟教授与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领导、老师合影

会后,许多老师和同学纷纷表示,这样的讲座如沐浴春风,滋润心田,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好研究的核心技能,积极工作,将来为国家做出自己实实在在的贡献。广西大学特聘教授潘赵特地赶来参加今天的讲座,潘赵老师表示,这样的讲座实用可用,“藏之名山”意义不大,“传之其人”价值非凡。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邓环提到,林教授讲座润物细无声,是春天的及时雨,给予了我们思想上的启迪和理论研究的提升,我们作为高校老师通过今天的讲座,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一定要不负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当和职责,不断学习,提升调研水平,在咨政(调研)报告有所收获。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就职于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张金萍博士提到,最有价值的创新就是科技的创新和方法的创新。林忠伟教授给我们带来的就是咨政方法的创新,我们受益匪浅。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学一年级研究生刘璐不无兴奋地说到,我非常想当一名优秀的公务员,咨政报告的写作正是我的短板,林忠伟教授今天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我想改用中国古诗来说就是“踏遍天涯无觅处,得来全在讲座中”,我找到了写好高质量的咨政(调研)报告的方法奥秘。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美丽的相思湖,水天一色,波光潋滟。整场讲座干货十足,紧接地气,生动鲜活。讲座过程中,此起彼伏的互动;咨政智慧,信手拈来;古典的精华,左右逢源,体现出林教授作为著名咨政研究者质朴敏锐的时代洞察、深厚的调研功底和强大的驾驭热点把控力。讲座微言大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此次讲座产生了极好的效果,老师同学们都希望研究院以后多举办这样指导性强,实用性强,富有时代气息的讲座。

全国著名学者、广西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万辅彬作了最后总结说,忠伟先生的咨政报告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数量最多、质量较高的专家,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老师和研究生们都要好好向林教授学习。万辅彬教授提出了今后四个选题研究的思路,期待在座的大学老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通过今天收获不小的讲座,把宿舍当成“研究讨论的小沙龙”,不断追求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陈文 罗丽婷)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