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 进中 华民族伟大 复兴凝聚强大力量。学习雷锋纪念日是中国的一个节日,旨在纪念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雷锋,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提倡全民公益志愿服务。
《学习雷锋纪念日:弘扬
社会主义精神 传承雷锋精神》
2022年,辽宁省各地志愿者爱心服务团队在省慈善总会的具体业务指导下,在韩会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谭凤涛副会长带领团队立足公益,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传承雷锋精神,广泛宣传慈善文化,及时救助社会困难群众,使我会慈善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起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作用。一年来,我会开展了“乡村振兴”、“关爱莘莘学子”、“安老助医”、“抗疫救灾”等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慈善活动,使更多的人熟悉了慈善,理解了慈善,从而更加积极地加入到各项慈善活动中来。
现将过去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慈善宣传,增强慈善意识
国家对慈善事业的优惠政策,普及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提高慈善意识,让社会充满人文关怀,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广泛参与慈善活动中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
二、拓宽服务渠道,做强慈善资金
只有充足的慈善资金才能救助更多的弱势群众。爱心志愿服务团队经过两年的互动活动,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支持我们,人们的慈善意识明显增强。
三、创新救助形式,加大救助力度
一年来,我们本着“慈善为人,善誉济世”的理念,以开展慈善救助,尽力为特困群众排忧解难作为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扶贫、救灾、安老、助孤、助学、扶残、助医”等慈善救助工程,尽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一)开展“关爱莘莘学子”助学工程。为了进一步发挥慈善助学作激励一批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珍惜学习良机,勤奋读书,感受社会关爱,辽慈志愿者爱心服务团队在对各所学校开展细致的调查摸底,认真分析每个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个人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扶助对象,为1366名贫困大中小学生助资,使他们原本举步维难求学路上布满了温暖,洒满了阳光。这些受到大家帮助的学生深怀感激表示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我们相信,在他们中间必定会有很多人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二)开展“乡村振兴﹒真情送温暖”工程。一是关爱温暖每一个有困难的家庭,通过志愿活动,为1247户家庭真情送温暖共计564765元,米面油等爱心物资价值213272.3元,同时大病救助7户,共20000元。二是关爱老党员老干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干部、老党员的方针政策,关爱老党员老干部、以满腔热情、深厚感情为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春节期间、“七一”前夕,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专门慰问特困老党员、老干部144人次,发放救助金 73476元。
辽宁省辽源市孙凤云家火灾救助现场
(三)开展抗疫救灾活动,2022年各地志愿者积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配合医务人员,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交通疏导、清理地面垃圾、防疫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捐赠防疫物资价值405799.2元,捐赠现金376517元,每一位志愿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一份力量。其中8月份,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盘锦志愿者服务团队迅速组织志愿者协助政府人员帮助群众转移安置点,并送价值5700元的风扇。
抗疫现场
时代在变,学习雷锋的方式在变,但雷锋精神的底色从未改变。这些变与不变,共同定义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大现象,也展现出了雷锋精神如何在传承中以不同的方式由年轻人所实践。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字既与雷锋留下的精神遗产高度契合,也是青年志愿者精神的核心内涵。
2022年在辽宁,通过各地志愿者服务团队共同努力和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慈善工作像一盏明灯,更加深入到百姓心中。我们帮助困难的孩子上学,为苦难的群众化解燃眉之急,为孤寡老人、孤残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我们为社会和谐作贡献,这些举措促进了慈善事业在辽宁省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希望2023年,各地志愿者再接再厉,奉献爱心用真情温暖更多的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 行走在大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