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精神

来源:宁夏融媒体中心    作者:新梅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7-05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麻黄山红色旅游研学基地

本报网讯 (记者 张天林 张雯 通讯员 新梅) 2022年7月1日 是中国共产党的第101岁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麻黄山乡李塬畔、唐平庄村窑洞进行。

感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在盐池县麻黄山乡李塬畔、唐平庄村的窑洞党校课堂上有来自盐池县滩羊集团、青山乡方山村等领导干部共同学习、聆听,度过有意义的一天。

盐池县麻黄山乡位于盐池县东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素有“三县闻鸡犬”之称,是盐池县唯一一个纯山区乡镇。

麻黄山乡生态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以生态休闲为主的“何家大院”远近闻名。盐池的大接杏也正逐步走上游客的餐桌。

盐池县麻黄山乡以传统村落、窑洞民俗为特点书写着一代代人的乡愁。在解放战争年代,麻黄山也曾是宁夏工委,盐池县委驻地,有着浓厚的红色革命基因,辖区现存的盐池县麻黄山乡李塬畔、唐平庄村宁夏工委旧址,李塬畔盐池县委旧址、崾岘等革命遗址,是追忆往昔砥砺前行的红色旅游胜地。

独特的地理因素奠定了麻黄山乡“红农旅”融合发展的基础,盐池县麻黄山乡党委、政府抢抓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乡村振兴示范村、高质量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契机,强化完善休闲观光与红色研学游服务闭环,精心打造何新庄--李塬畔--唐平庄村--三省交界--高崾岘炮楼基本形成了连点成线,串线成片的“四点一中心三衔接”的旅游发展格局,是休闲体验、旅游打卡、红色研学教育的首选之地。

李塬畔盐池县委革命旧址地处盐池县麻黄山乡李场畔村李塬畔自然村。这里民风淳朴,一直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投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送子当兵,捐送爱国公粮,拥军优属,在当地流传为佳话,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为民赞歌。1947年盐池县城失陷,县委、政府转移到李塬畔,在艰苦斗争岁月中,县委、政府领导与老百姓情同手足,并肩作战。孙璞、郭文举、韩志帮、聂秉和、白风奎、白天章等革命前辈曾在这里组织群众,发展党员,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扩大革命根据地。

1949年4月,中共盐池县委在李塬畔胜利召开第二次党代会,对指导对敌斗争、开展生产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县委旧址留有办公旧址、游击队旧址、李塬畔革命史馆。2021年被评为宁夏首批特色旅游村镇,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

盐池县麻黄山乡唐平庄村曾是宁夏工委的机关驻地。1948年下半年,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全国和西北战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8月3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撤销中共宁绥工委,再次成立中共宁夏工委,组成以赵忠国、孙璞、梁大均、何广宽、李健、张广珍、薛池云、刘思孝、王志强等人为委员的宁夏工作委员会,机关设在麻黄山乡唐平庄村。9月初,中共宁夏工委在麻黄山乡唐平庄村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以往建党工作,部署今后如何开展党的工作,提出要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之后,在银川、吴忠、平罗等地的军队、学习、工厂、医院、警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争取各界人士,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指导回汉支队和盐池游击队在盐环与宁夏边界地区进行游击战,消灭了与党和人民公开为敌的“八大团座”,肃清了麻黄山、大水坑、甜水堡一带的政治土匪,为宁夏解放打下了基础。

在唐平庄村留有宁夏工委办公、生活旧址,建设有窑洞党校,能容纳百余人教育培训。努力将唐平庄村打造为全国及区市县党员干部红色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家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实训拉链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基地。

何家大院位于盐池县麻黄山乡何新庄村赵记湾自然村,是一个集窑洞住宿、休闲娱乐、民宿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家大院。

一期工程15口窑洞一字排开,内含乡贤馆、民俗馆各1所,民宿窑洞客房12间,院外建有农具展示区、辘辘井、磨坊,二期将扩建15孔民宿窑洞,承担中高档次游客需求。

生态休闲游乐区现有砖窑展示馆、“打平伙”营地、儿童乐园、王道山步道、杏花观赏园、采摘温棚等体验区。定期组织开展“篝火晚会”“杏花观赏”、“仰望星空”、等活动,是广大游客休闲自驾、时尚旅游的首选之地,让游客体验乡村“慢生活”,感受乡村生态美景。

静立的山、翠绿的树、静谧的道路、整齐有序的窑洞,映衬出一幅幅美丽而恬静的世外桃源美景。

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发扬革命精神,

推动乡村振兴,是盐池县麻黄山乡政府和人民共同的心愿。在盐池县麻黄山乡政府的领导下,麻黄山的人民正以自信豪迈的步伐奔赴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来源:宁夏融媒体中心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