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一带一路”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搜狐    作者:牛志军 郭学良 秦晓丽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09    
陵川位于山西省东南、晋豫两省交界,是“山西前窗口、中原后花园”。全县辖7镇5乡、265个行政村,总人口25.3万,其中农业人口22.6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域比较优势,抢抓省委、省政府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契机,围绕大旅游、大农事、大康养发展定位,在全省率先打响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第一枪,集中力量推进了一批休闲康养特色村建设,以“一带一路”为引领,积极探索全县农业农村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模式,蹚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创新思路,系统集成,精心建好一条旅游路
摒弃过去为修路而修路的思维定式,立足道路的基本属性和内涵外延,把道路建设与沿线乡村发展、景观建设、产业提质等有机结合、系统谋划,并追求高线标准,秉持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参考美国66号公路、318国道川藏线建设等典型案例,统筹推进了道路系统、服务系统、慢行系统、文化景观系统、生态修复系统、智慧系统等“六大系统”建设,努力变“旅游公路”为“公路旅游”,让游客快进、慢游、深体验,真正停下来、留得住、玩得好。
道路系统,百公里旅游公路全线贯通。
服务系统,创新探索驿站进村新模式,结合公路驿站建设,利用现有村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功能要素,把驿站植入农村,让农村具备驿站功能,既解决了驿站新建带来的用地审批、资金投入等问题,也使昔日凋敝的农村“活”了起来。同时,沿线新建了农产品交易市场、小型生态停车场、自驾露营地、旅游公厕等,满足产品销售、休闲娱乐等需求。
慢行系统,依托田间道路和驴友徒步线路,在崇山峻岭间打造了百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并通过国家体育总局验收,举办了首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依托一号旅游公路,对沿线施工便道、穿村道路、村通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施划标线标识,推出了一批公路骑行道,吸引众多驴友和游客前来徒步休闲。
文化景观系统,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一号路沿线村庄统一实施了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因村因地而宜建设了一批村标桥廊、农副土特产销售和民俗农事展示体验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和居民广场、口袋公园,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特别是精心设计制作了“太行一号、此生必行”道路主体Logo品牌和沿线重要节点标识标牌,通过游客的口口相传效应,使一号路迅速蹿红各大网络和新媒体,成为省内外游客争相“打卡”的热地,“十一”小长假期间,一号路8天共涌入游客21万人,出现了后疫情时代的“井喷”现象。
生态修复系统,在道路两旁的山上山下、村庄院落、田间林地等种植中药材、绿色蔬菜、时令水果、灌木花草等,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河治理,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树、赏得到绿、记得住乡愁。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推出手机APP应用软件,使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点击终端设备,能快速便捷地体验到旅游导览、景点介绍、音乐陪伴、安全警示等智能化、个性化的自助服务。
发挥优势,找准切点,着力培育一条产业带
陵川可以说是气候好、生态好,药材好、土产好,风光好、人文好,是一座宜居、宜养、宜游胜地。夏季平均气温在22-24℃,森林覆盖率达48%,东部山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9万个,夏天无蚊子,伏天盖被子,呼吸氧离子,自古以来就是一方“清凉圣境、天然氧吧”,是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全县中药材种植及野生抚育面积达到126万亩,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3,“陵五味”中药材在业界享有盛名,是国家药典委员会取样地之一。同时,境内有王莽岭、棋子山等多处旅游景区,有丰富的金元文化、郝经文化,有锡崖沟、曲艺队等为代表的太行精神。这些,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康体养老等产业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清凉绿色秀美幸福新陵川的目标,围绕“康养+”主题定位,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依托,以沿线特色重要村庄为节点,大力发展中医养、体育养、旅居养、研学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康养产业带”。
先期以浙水村、松庙村为试点,开发了一批精品民宿、特色小木屋、咖啡屋、乡村书屋、古建院落、特色商业街和药膳、药茶、药浴、优氧等健康体验产品,项目全部投入正常运营。国庆小长假期间,两个村的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为村集体收入开辟了新天地,为农民就业增收打开了新空间。
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晋城市打造“百村百院”精品工程的部署要求,按照“1+7+21”的模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29个康养特色村集中连片建设,预计明年五月份可初见雏形。建成后,29个村将串珠成链,形成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休闲康养农业带和“太行一号、此生必行”康养主题公园致力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成无门票的旅游风景区、无污染的有机产业区、不离乡离土的创业就业区、享绿水青山的康养休闲区,把青山绿水卖出去,把金山银山挣回来,让群众尽享政策红利、生态福利。
激活要素,打造引擎,创新探索一套新机制
围绕“人、地、钱、产品”等要素,本着政府赋能、市场运作、乡村主体、群众参与的原则,为乡村发展搭建框架体系和运转机制,努力让闲置的资源、资产、资本动起来、活起来,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提供长期可持续的稳定支撑。
人才方面,设立了政府专家顾问团队,引进了东方农道文化专业团队等,成立“太行农事”运营平台,提供规划设计、资本运作、人员培训、运营管理等服务。与山西省中医药大学开展了校地合作共建,与两省八市的工会组织达成了客源输送意向,与4位陵川籍在京医学博士建立了工作联系制度,并培育了一大批乡土网红、乡土名厨、乡土导游、乡土艺人,吸引了一批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搭建起了“人才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红星教授,在家乡松庙村设立了博士工作站,为家乡输送客源,为慢病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极大增强了“睡眠小镇”吸引力。
土地方面,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结合农村“四块地”改革,各村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采取收储、入股、租赁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形成集体可经营性资产,为项目落地储好“标准地”。松庙村聘请专业评估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收购,共收储54户、6418平方米闲置宅基地和破旧空房,连同道路、厕所、圈舍等盘活用地1.8万平方米,补偿农民收益40万余元。同时,利用村集体闲置猪场、村委会办公楼,建成了7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600平方米的旅社。丈河村将凋敝的“空心村”内56户80套农户闲置旧房、圈舍及村委会闲置办公场地等合理评估,共价115.7万元,直接补贴给农户受益,实现了整村盘活,总面积5.5万平方米,村集体整体入股企业开发康养产业,真正实现了村民、村集体、开发商三方共赢。
资金方面,坚持县乡村“三位一体”,由县田园农投公司牵头,统筹整合公路建设资金、扶贫整合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资金作为资本金,并联合乡、村两级联合社形成的资源资产,统一进行融资,撬动金融机构贷款和工商资本投入,为乡村发展蓄好“资金池”,提供硬核支撑。(牛志军 郭学良 秦晓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admin